'"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有归途。'这段话令游子泪奔又纠结。如何平衡生活不仅是许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需要面对的难题,也令许多年轻人惆怅不已。随着儿女陆续返程,不少空巢老人也产生巨大心理落差。一些老人患上了先焦虑、后抑郁的'分离综合征',还有一些人因为精神空虚等心理问题在春节期间或春节过后发生种种意外,甚至轻生,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方面呼吁子女多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多给父母打个电话,减少父母独处的时间;另一面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新锐的互联网+。能否借助智慧养老,缓解这一问题,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养老是指利用先进的IT技术手段,开发面向居家老人、社区、机构的物联网系统平台,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借助'养老'和'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将政府、医疗机构、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智慧养老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服务供给体系同时,也初步形成智慧养老产业链。智慧社区、养老地产都是其重要环节,备受各界人士关注。毋庸置疑,和传统养老相比,智慧养老借助信息技术极大拓展需求响应的范围,丰富了服务广度和深度(详细见下图)。

智慧养老主要服务及产品
不过智慧养老是否能弥补传统养老弊端,在应用过程中又会产生哪些问题?老百姓对此的接受度如何?能否缓解人们的焦虑?同济大学课题组对此展开了调研。以下是上海智慧养老项目运行场景之一。
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王老伯,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很幸福,也有安全保障。早晨六点三十分起床,拨打服务热线和视频对话,20分钟后。专职服务人员就把热腾腾的早餐送进了王老伯家里,而王老伯只需在POS机上刷卡。吃完早饭,王老伯觉得家里已经好几天没有完整打扫过了,于是拿起电话再次拨打服务热线,预约专职服务人员打扫卫生。专职服务人员上门并进行打扫后,王老伯和工作人员都分别在POS机上进行刷卡登记。专职服务人员走后,王老伯觉得离中午吃饭还有1小时,时间尚早,准备去小区花园走走,出门前,王老伯带上防走失腕表。在花园里,王老伯突然想与自己的大女儿通话,王老伯拿出GPS定位手机一键拨打了大女儿的电话,与大女儿视频聊天了10分钟后。王老伯步行前往社区区助餐点吃午饭。
吃完午饭,王老伯回到家中休息。此时,王老伯的三儿子王帅想看看老爸现在在干什么,于是打开自己手机,联网后用账号密码登录,通过安装在家中的安防设施看到了父亲正在午睡。30分钟后,躺在床上的王老伯感觉自己今天有些劳累,决定不去逛超市了,发语音微信取消昨天预约的专职人员超市购物陪同服务。
傍晚,王老伯的二女儿来到了王老伯家中,和王老伯一起吃完晚饭后,拿出智能无线电子血压计测了王老伯的血压,通过前几次的对比,发现父亲的血压还算平稳。因为着急照看儿子做功课,王女士不得不早点离开。测完血压后二女儿就回家了。之后王老伯使用智能助浴设备简单冲洗后躺在具有睡眠监测、静态防褥疮功智慧医疗床休息。
该场景阳光又温馨,先进的技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也让人产生许多疑问,其中最大的疑问是费用几何?老年人及其子女是否愿意承受?享受这些服务是否能获得政府补贴?同济大学课题组调研显示老人愿意尝试智慧养老这一新生事物的前提选项依次:优惠和补贴、专业人员帮助操作、免费使用设备的场所、定制的培训班。由于上海智慧养老服务尚处于起步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