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断有地方媒体报道称,3月中旬以来,市场上主流品牌
冰箱的价格已全线上涨,目前容量在180升至220升、售价在2000元至
3000元的冰箱市场占有率最高,而此次提价的就是这部分产品,每台
冰箱平均提价100元至200元,有的型号上涨高达500元。这无疑给消
费者传达了一个信号,冰箱又要涨价。而事实又是怎样?冰箱还有价
格上浮的可能吗?
局部涨价只是个案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愿意厂家在购买旺季时发动价格战,这样会
因价格战而“惠”及自身。业内也一直有一个说法,认为中国冰箱业
的年产能达2500万台,而国内市场年销量却不足1000万台,加上出口
———按企业自报数合计为550万台,仍有高达1000万台的产能无法
消化,造成设备闲置、开工不足、折旧费用居高不下,因此厂家们都
希望通过降价上量,从而摊薄折旧来降低成本。
再加上产品同质化和外资品牌的压力以及“新军”们的低价冲击,
巨头们更是无法安之若素,价格战的爆发成为必然。种种主观和客观
的因素,似乎都在传达一种信息,即冰箱只可能降价。那目前个别地
区的情况又该如何解释呢?
美的冰箱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价格变动
上,厂家都非常谨慎,单个城市或某个卖场的价格行为,并不能理解
为厂家的价格动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厂家负责人也表示,其实领导性品牌的价格
变动才会引起行业的价格震动,否则其造成的影响也只能是局部的,
而非全国性的价格跟进。就像2003年,冰箱行业的海尔、科龙、新飞
三大巨头一齐降价,从而引起的国内冰箱市场的全线降价。
大规模涨价不会发生
从中怡康提供的调查数据来看,冰箱近几年的价格走势一直比较
平稳:2000年平均价格是2429元;2001年是2318元;2002年是2234元;
2003年是2125元;2004年是2062元;2005年是2262元。
在这期间,虽然幅度不大,但是冰箱价格一直在逐年降低,这说
明冰箱市场的容量和品质一直比较稳定。而在2005年,因为原材料平
均上涨了近200元左右,冰箱的平均价格有了较大的提高,当然也不
能排除中高端冰箱的迅速崛起拉动了冰箱平均价格的上升。那么,制
约冰箱涨价的这两种可能在今年又是如何表现的?
据专门生产冰箱压缩机的扎努西电机械天津压缩机有限公司的负
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占冰箱成本20%左右的压缩机目前还没有涨价的
可能,因为压缩机成本是否上升,也要受钢材、铝材、塑等成本的影
响,而且去年压缩机成本已经同比增长了6%—8%,今年几乎与去年持
平,上浮的可能性很小。
压缩机、发泡剂、钢材、塑料等占冰箱成本的80%左右,如果成
本的涨价空间有限,这从制造成本上就限制了冰箱涨价的可能。
提高价格的另外一种可能是,厂家通过新品拉动价格的上升。而
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经理高祀敏则告诉本报记者:“技
术进步一定导致价格降低,所以,虽然表面上看,厂家推出的新品
在价格上有所上浮,但由于增加了新功能,采用了更好的技术或者外
观,从性价比上来说,对消费者更划算了。”
三星冰箱市场营销部课长李昌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据其介绍,
三星推出的新品虽然在面板等材料使用上以及功能上都会有提高,但
其价格与同容量相近的产品比较,价格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实际上反
而是一种降价。
降价可能性依然存在
冰箱旺季销售期来临,厂家会不会发动新一轮的价格战?对此,
相关的冰箱企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单纯的价格战已经成
为一种过去式的手段。
李昌表示:“我们会在旺季来临时,采用形式丰富的促销方式,
比如推出新品、赠送礼品、提高服务等内容来促进产品的销售,而不
是单纯的通过价格。而且今年大规模的价格浮动也不会出现。”
有专家也表示,目前我国冰箱制造业从总体上说已处于国际领先
地位,因此,像之前那样的冰箱价格大变动一般不会再出现,除非是
领导性的品牌有大的降价行为,因为目前国内冰箱市场上,无论是外
资品牌还是国内品牌在几番较量中已基本形成了较稳定的价格定位,
今后的竞争更多地会出现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大战上。
但也有专家表示,目前冰箱行业发动大的价格战的三种可能性还
存在:一是领导性冰箱企业希望进一步提升或维护自己的行业地位,
进一步提高产业集合度;二是其他二、三线品牌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
品牌知名度,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三是国内品牌要与外资品牌抗衡,
维护市场优势。因此,冰箱市场的价格之战依然没有定数。
而且,今年美的、美菱等企业纷纷宣称要扩大产量,在消费需求
一定的情况下,产量增加并想要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恐怕价格战在所
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