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找料更便捷
电子元器件
采购信息平台
生意随身带
随时随地找货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
采购平台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本词条由华强电子网用户提供,如果涉嫌侵权,请与我们客服联系,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
静电感应晶体管—Static InductiON Transistor,简称SIT,实际上是一种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它是在普通结型场效应晶体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极型电压控制器件,有源、栅、漏三个电极,它的源漏电流受栅极上的外加垂直电场控制。静电感应晶体管是一种多子导电的器件,其工作频率与电力MOSFET相当,甚至超过电力MOSFET,而功率容量也比电力MOSFET大,因而适用于高频大功率场合。
静电感应晶体管是一种电压控制器件。在零栅压或很小的负栅压时,沟道区已全部耗尽,呈夹断状态,靠近源极一侧的沟道中出现呈马鞍形分布的势垒,由源极流向漏极的电流完全受此势垒的控制。在漏极上加一定的电压后,势垒下降,源漏电流I开始流动。漏压越高,I越大,亦即静电感应晶体管的源漏极之间是靠漏电压的静电感应保持其电连接的,因此称为静电感应晶体管。
1952年日本的渡边、西泽等人提出模拟晶体管的模型,1971年9月日本西泽润一发表静电感应晶体管的研究结果。在70年代中期,它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在日本国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先后制出最高截止频率10兆赫、输出功率1千瓦和30兆赫、输出功率达2千瓦的静电感应晶体管。1974年之后,高频和微波功率静电感应晶体管有较大发展。已出现1吉赫下输出功率100瓦的内匹配合成器件和2吉赫下输出 10瓦左右的器件。静电感应型硅可控整流器已做到导通电流30安(压降为0.9伏),开关时间为110纳秒。另外,已研制出 MOS型SIT和SIT低功耗、高速集成电路,其逻辑门的功率-延迟积的理论值可达1×10-15焦以下。
①线性好、噪声小。用SIT制成的功率放大器,在音质、音色等方面均优于双极型晶体管。
②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可直接构成OTL电路。
③SIT是一种无基区晶体管,没有基区少数载流子存储效应,开关速度快。
④它是一种多子器件,在大电流下具有负温度系数,器件本身有温度自平衡作用,抗烧毁能力强。
⑤无二次击穿效应,可靠性高。
⑥低温性能好,在-196下工作正常。⑦抗辐照能力比双极晶体管高50倍以上。
静电感应晶体管主要有三种结构形式:埋栅结构、表面电极结构和介质覆盖栅结构。
①埋栅结构是典型结构(如图),适用于低频大功率器件;
②表面电极结构适用于高频和微波功率SIT;
③介质覆盖栅结构是中国研制成功的,这种结构既适用于低频大功率器件,也适用于高频和微波功率器件,其特点是工艺难度小、成品率高、成本低、适于大量生产。
静电感应晶体管和一般场效应晶体管(FET)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①静电感应晶体管沟道区掺杂浓度低,为1012~1015厘米-3,FET则为1015~1017厘米-3;
②静电感应晶体管具有短沟道,在输出特性上,前者为非饱和型特性,后者为饱和型五极管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