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地铁、轻轨为主要形式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今年2月底,随着徐州轨道交通项目获得批复,我国已经批准了36个城市的线网和建设规划,并且批准了其中的28个城市部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在全国逐步展开,将会越来越多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十二五"建设投资超万亿
长远来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加速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提升城市运行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现状来看,常规公交在城市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率大部分城市都处在下降趋势,而对于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来说,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出行分担率却呈上升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的加快发展,有利于缩短时空距离,也是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保障。更为重要的是,作为重要的基础民生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牵动的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如工程机械、车辆装备、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等,这有助于社会效益的提高,并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智能分析成为轨道交通新技术需求
早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科技安防产品成为地铁安防建设越来越重要的部分。随着监控路数的不断增加,人员24小时紧盯屏幕变得不可能,事后查验亡羊补牢的方式也不能满足轨道交通对监控管理效率的要求,因此更注重对事故隐患的事前预防,及异常事件的及时告警等,并有越来越多的功能进入实用性阶段,因此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地铁系统中的应用成为不得不提的部分。
地铁视频监控主要涉及区域是:车站、列车、车辆段、停车场、综合基地、主变电站(所)、运营控制中心等。从安全防范的角度看,地铁不仅需要配备足够的警力,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和配备先进的安防系统。"地铁安防系统一经出现就涵盖了图像监控与远程控制、录像管理、报警管理、电子地图、报警喊话、数据管理、用户管理、智能分析等需求。不过,与之前相比,智能分析、图像整合是最大的变化。"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推广经理张飞飞提到,"目前,沈阳地铁9号线及10号线的规划均按照数字高清系统迈进,除了传统的监控需求外,对智能分析及图像整合的需求越来越多。由于地铁运营于相对狭小封闭的地下空间内,人流密集,易受攻击与破坏。随着地铁视频监控建设需求的日益高涨,监控摄像机数量倍增,仅凭值班员的主动监视发现问题,难以实现,智能是不变的需求。当前,地铁安全管理已从被动事后补救型发展为比较主动的预见性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预警、预防需求明显。"
海康威视智能交通事业部行业经理任钧也表示赞同:"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对视频画面或者视频中的海量数据进行高速分析和处理,从而完成人流量统计、拥挤检测、人脸识别、入侵检测与报警、遗留物品检测等功能,可大大减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将会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事件发生后调查取证时节省了极大时间和精力,有助于快速准确地在海量存储视频中搜寻相关事件的信息。
城市轨道交通将呈多元化发展
1、建设模式的多元化
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本收益相对较低等突出特点,对投资运营主体的实力有较高要求。目前,全球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包括政府财政投资、商业投资和混合投资。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利用财政资金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政府财政投资资金结构简单,操作成本低、融资速度快,但对政府的财政实力有较高要求,也限制了政府在其它方面的投入。2013-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投资,资金缺口巨大,通过融资平台的信贷和城投债等融资方式亦非长久之计,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化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形式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发展趋势。未来,特许经营、融资租赁、发行债券、信托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在地铁建设投资中的应用将不断增多,BT、BOT、BDOT等建设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比例也将不断提升。
2、城轨产品的多元化
国内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以地铁为主,大部分城市,包括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大连等已建成的地铁和快轨交通都是采用传统的A型或B型地铁车辆。随着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各地区地质条件、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个性化需求的影响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各不相同,带动城市轨道交通产品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例如,广州4号线和5号线采用的是直线电机车辆,重庆由于地形多变则采用高架跨座独轨车辆,天津滨海快速轨道交通采用城郊快速城轨车辆,而长春、沈阳等城市建设了低地板轻轨车辆系统。未来,随着国内轨道交通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产品技术的逐渐成熟,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产品类型将进一步丰富,城市轨道交通在满足公共交通需求的同时,将成为各城市独特的风景。
城市轨道交通前景广阔
按照2008年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人口规模在150万以上的城市可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其中人口超300万的可以采用全封闭快速系统,如地铁、轻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目前全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地级市已超过120个,其中200万以上的超过40个。可以预见,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求将不断增长。
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33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累计规划里程超过10000公里。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从2011年底的1699公里增长至3500公里左右。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投运里程将达7000公里左右,届时轨道交通将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主体、骨干作用。未来10年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时期,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
关于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RailTransit)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是显著提高交通运力供给能力的方式,可为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根本保障。国外大城市城市轨道的运营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城市轨道是纾缓国内交通拥堵难题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交通拥堵的日益严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将进一步提速,未来发展空间大。2012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示了25个获批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类项目,已公布的投资总金额超过8000亿元。我国政府此次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大手笔投资再次掀起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