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
数字化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手机洽洽

  • 微信小程序

    让找料更便捷

  • 华强电子网APP

    随时找料

    即刻洽谈

    点击下载PC版
  • 华强电子网公众号

    电子元器件

    采购信息平台

  • 华强电子网移动端

    生意随身带

    随时随地找货

  • 华强商城公众号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

    采购平台

  • 芯八哥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USB Type-C走红,USB 3.1又是什么鬼?

来源:电子之家 作者:华仔 浏览:307

标签:

摘要: 大家一定要注意USB 3.1与USB Type-C是两码事。严格的说,USB 3.1是一项传输标准,而USB Type-C,准确的说是一种接口标准。USB 3.1的接口标准共有三种,分别是...

现如今USB3.1已经成为主板和移动SSD的标配接口了,但是很多同学对USB 3.1接口还不是很了解,所以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聊USB 3.1的话题。

 

USB 3.1是基于USB的最新传输规范,新的USB 3.1介面将把频宽再翻倍,提升至10Gbps,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编码率也再度提升。

 

USB 3.0为8b10b编码,也就是每传送10bit资料中,只有8bit是真实的资料,剩余的2bit是做为检查码,因此整个频宽会有高达20%(2/10)的损耗,而新的USB 3.1则是使用128b/132b编码,在132bit的资料中,只需使用4bit做为检查码,传输损耗率大幅下降为3%(4/132),所以USB 3.1不单只是提升频宽而已,连传输效率也增进不少。

 

相比USB 2.0的5V/0.5A,USB 3.0提供了5V/0.9A电源。但人们任然希望更强的供电能力,于是USB 3.1(SuperSpeed+)将供电的最高允许标准提高到了20V/5A,供电100W。

 

USB 3.1将把频宽再翻倍,提升至10Gbps,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编码率也再度提升。

 

看起来USB 3.1好处多多,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USB 3.1与USB Type-C是两码事。严格的说,USB 3.1是一项传输标准,而USB Type-C,准确的说是一种接口标准。USB 3.1的接口标准共有三种,分别是USB Type A,USB Type B(Micro USB)以及最新的USB Type-C。

 

USB 3.1与USB Type-C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要知道有USB Type-C接口,未必就代表着其支持USB 3.1标准。而USB 3.1标准未必就一定是USB Type-C接口,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千万不要被不良厂商所骗。

 

 

红框是USB 3.1

 

更多最新行业资讯,欢迎点击与非网《今日大事要闻》

 

人工智能有多火热?看看其专利数量就知道了。
 
据统计,全球AI相关领域的专利总数已超过13万份,并且从2011年开始越过拐点,呈现井喷式增长趋势。中美两国的专利数量几乎并驾齐驱,毫无争议地成为AI世界的双核驱动引擎。在AI方面,中美两国相互Battle的实力如何?哪些相关领域的专利争夺呈现白热化?在这场AI巨头的大竞赛中,数据或能透露端倪。
 
今天,在“红杉-真格AI双城记”出发首日,「红杉汇」与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全流程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慧芽 共同策划、联合推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资源发展概况》报告,从已公开专利的数量和布局角度,一窥AI世界的战场态势。本报告中的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6年底,以当前公开的专利数据为准。
 
 
?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数量在2011年左右 越过拐点,呈现爆发式增长,最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3.2%。
 
? 34.24% Vs. 51.92%——中美两国AI相关专利数量2012-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对比。
 
? 中国在计算机视觉方面的专利已跃居 第一,占当前全球专利公开数量的半壁江山:55%,远超第二名美国。
 
? 近10年AI相关专利数量增长最快的是机器学习领域,全球已经超过4万件,中美占据超过一半,美国 32%,中国 23%。
 
? 中美AI六巨头—— IBM、微软、谷歌 和 腾讯、百度、阿里巴巴 都注重整体专利布局,但各有侧重。细分来看,美国巨头比较热衷于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语言合成处理等领域,中国三巨头则较倾向支付、交互技术、视频图像信息处理、智能搜索等领域,六家都比较感兴趣的有无人驾驶、数据文本聚类、指纹识别等。
 
人工智能专利大爆发
仅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就达22774份。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从2011左右年开始出现拐点,之后全球专利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2012-2016这五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3.2%,并且后续的增长依旧看好。
 
 
 
在这背后,则是人工智能人才的大爆发。领英大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一季度,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超过 190 万。
 
中美两国“较劲儿”
近几年来,中国引领了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的增长,虽然美国总共的申请数量迄今为止仍然是最高的,但考虑到2016~2017年的申请数据有相当一部分未公开,以及中国的增长趋势,我们猜测中国的专利数量很可能已经超越美国。
 
 
 
智慧芽选择十个重要国家: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它们的人工智能专利总数110393,占全球总数的81.5%,其中排名前三的中美日三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数的61.8%,中美两国公开的专利数量几乎不相上下。
 
在人工智能专利公开的整体趋势上,近五年的中美两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日韩德相对比较平稳。中美2012-2016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4.24%,51.92%,都超过全球平均增速。
 
 
▲ 2007-2016年,中,美、中、日、韩、德五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公开趋势
 
型号 厂商 价格
EPCOS 爱普科斯 /
STM32F103RCT6 ST ¥461.23
STM32F103C8T6 ST ¥84
STM32F103VET6 ST ¥426.57
STM32F103RET6 ST ¥780.82
STM8S003F3P6 ST ¥10.62
STM32F103VCT6 ST ¥275.84
STM32F103CBT6 ST ¥130.66
STM32F030C8T6 ST ¥18.11
N76E003AT20 NUVOTON ¥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