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找料更便捷
电子元器件
采购信息平台
生意随身带
随时随地找货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
采购平台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标签: 模拟ic
摘要: 模拟IC是连接现实与虚拟的桥梁,是半导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总计为4404亿美元,其中模拟IC市场规模557亿美元,占比12.6%。
模拟IC是连接现实与虚拟的桥梁,是半导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规模总计为4404亿美元,其中模拟IC市场规模557亿美元,占比12.6%。
全球模拟半导体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WTST 芯八哥整理
单位:亿美元,%
| 全球模拟IC“多强”格局
从历次模拟IC市场竞争历程来看,由于产品迭代较慢、生命周期长,路径依赖特征不强,需要长期积累经验,模拟IC市场发展超过50年,且下游应用场景纷繁复杂,难以形成垄断,全球模拟芯片Top 10厂商合计市占率一直维持在55%-60%左右,除部分外围厂商占据特定市场之外,头部厂商格局稳定,在各自擅长的信号链及电源领域和细分市场中,拥有自己擅长的模拟产品。
2015年至今,模拟市场以TI为首,ADI凭借领先的信号链能力紧随其后,英飞凌、ST、Sky、NXP等公司各自在功率器件、射频产品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形成稳定的“一超多强”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德州仪器TI作为发明集成电路概念的厂商,2021年模拟业务收入达到140.5亿美元,在整体市场跌幅较大前提下销售额稳定增长,市占率达到19%,是当之无愧的模拟芯片龙头厂商。过去30年间,TI维持信号链产品竞争力,大力布局电源管理类产品,各类模拟芯片类别超过14万钟,毛利率稳定在60%以上。不断整合并购带来的广泛产品线,自建IDM迅速匹配下游特定场景进行快速设计应用的能力,是德州仪器持续引领模拟行业发展,形成“一超多强”格局的关键。
市场集中度方面,2019年,前十大厂商份额合计首次突破60%,达到67%,而随着疫情的进一步影响,模拟市场非头部公司处境较差,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晶圆产能缺货问题又将进一步压缩没有IDM厂房的模拟厂商份额,预计未来头部厂商不断收购整合其他厂商剥离的模拟类业务,整体模拟市场格局将进一步集中化。
模拟IC TOP 10 市场格局变化(按销售额市占率)
资料来源:IC Insight,Gartner,WSTS,芯八哥整理
单位:%
90年代之前,整个模拟芯片行业以信号链芯片为主,下游应用多为通信及工业类场景,行业格局及其分散,头部前十名厂商市场份额基本相同,排名第一的国家半导体仅占据市场7%的份额。
1996-2000年,TI乘电源管理发展东风,转型大力发展模拟芯片业务,通过陆续收购Silicon Systems等公司,2005年市场份额跃居第一;到了2011年,TI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在模拟领域中的地位,又斥资65亿美元收购1995年排名第三美国国家半导体(National),此番收购后,TI在通用模拟器件的市场份额达到17%,大大超越后面的竞争对手,奠定了如今他们在模拟芯片市场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而2005-2015十年间,市场格局相对比较稳定,但并购四起,格局暗流涌动。2015年,ADI收购排名第七的Linear公司,一举超越英飞凌成为仅次于TI的第二大模拟厂商,市占率达到6%,并凭借累计的信号链技术能力对TI的统治发起冲击;2020年,ADI再次斥资210亿美元收购排名第七的美信,弥补电源链芯片方面技术能力的不足,市占率突破10%。
除此外,2015-2021年期间,其他头部厂商同样通过并购继续扩张在模拟各个下游领域的影响力。英飞凌以90亿美元收购赛普拉斯,拓展汽车芯片产品类别;瑞萨电子陆续收购了intersil、IDT以及Dialog,不断拓展混合信号、功率半导体以及传感器处理IC等产品市场,打入通信、汽车、工业等新领域。
2021年全球模拟IC 行业主要并购事件
资料来源:芯八哥整理
即使前十大厂商中TI及ADI的领先地位稳固,然而模拟市场天生重经验,轻路径依赖,人才至上的特点决定了其并购发展的重要性,头部厂商借助规模及利润优势,凭借收购不断拓展产品和技术边界,抢占新兴下游专用市场。
2021年全球模拟IC 行业Top10 厂商概况
来源: wind 芯八哥整理
注:根据2022年6月1日汇率:欧元/美元=1.07;美元/日元=129.45
单位:亿美元
此外,从细分品来来看,模拟IC产品种类繁多,细分市场复杂。按照产品类别进行分类,模拟IC市场可以分为信号链及电源链两大类,并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通用产品以及专用标准品两大类。依据Oppenheimer的统计,2020年全部模拟IC市场中,信号链产品占比约为47%,电源链产品占比达到53%。两极格局,ADI和TI领跑信号链和电源链。
资料来源:Oppenheimer 芯八哥整理
| 国内本土自给率不足13%,国产模拟IC厂商遍地开花
根据赛迪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2497亿元,同比减少1.9%,占比超过全球模拟芯片销售额的70%,其中中国大陆市场占比达到36%。按照557亿美元全球规模测算,中国模拟IC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亿美金。但目前,国内模拟芯片市场仍被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仍较小。尽管近些年大量人才回流,本土模拟IC厂商陆续崛起,部分高端产品领域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是目前国产模拟厂商销售规模只有25亿美金左右。本土的自给率偏低,国产替代迎来黄金窗口期。
资料来源:IDC 半导体工业协会 芯八哥整理
从国内公司注册地和总部所在地分布来看,我国模拟芯片厂商主要集中在广东和上海,其中广东深圳和上海是主要集散地,但模拟芯片厂商跟其它类别的厂商有所不同,地域分布更加分散,在西安、成都、武汉、无锡、杭州、南通、苏州、佛山和东莞都有模拟芯片厂商。
我国模拟芯片厂商区域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企查查,芯八哥整理
单位:家,数据截取时间2022年5月31日
本土竞争格局方面,根据赛迪顾问数据,尽管国内模拟IC市场巨大,但前五大厂商全为欧美跨国公司。TI、ADI、Skyworks等头部五大厂商占据国内模拟市场35%以上的份额。而国内模拟龙头厂商如矽力杰、卓胜微、圣邦股份、思瑞浦等厂商收入规模占比均在1%以下。从产品型号数量来看,德州仪器产品型号多达十几万种,而圣邦股份的产品大约才1600种,思瑞浦仅有不足1000种模拟芯片产品,国内高端放大器、AD/DA、稳压器、接口芯片等模拟IC大部分还需要依靠进口。
2021年中国本土主要模拟芯片厂商概况
来源: 公司公报 芯八哥整理
注:人民币元/新台币=7.18
单位:亿元
| 补齐短板+并购整合是致胜法宝
国内厂商的优势包括成本控制、技术服务、供货管理、产品创新能力几个方面,短板则出现在产品性能、品质、产品序列、工艺资源几个方面。国产模拟的长板核心在于能让模拟芯片企业生存下来,逐步补充的短板让企业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在国产替代+产能紧缺的历史性发展大背景下,通过内生+外延的发展方式,自身产品能力过硬,又能够不断外延并购整合是未来的国内厂商重点发展方向。
国内模拟芯片厂商优劣势分析
来源: 芯八哥整理
| 写在最后
历经十余年发展,大陆芯片产业生态发展逐渐完善,而国内模拟行业尚存在巨大进口替代空间。国内模拟厂商在供应链替代需求叠加历史性芯片缺货大背景下,有望通过销售+研发创新突破被海外厂商占据的国内模拟芯片市场,龙头厂商更进一步,能够利用并购整合迅速拓宽技术及产品边界。
型号 | 厂商 | 价格 |
---|---|---|
EPCOS | 爱普科斯 | / |
STM32F103RCT6 | ST | ¥461.23 |
STM32F103C8T6 | ST | ¥84 |
STM32F103VET6 | ST | ¥426.57 |
STM32F103RET6 | ST | ¥780.82 |
STM8S003F3P6 | ST | ¥10.62 |
STM32F103VCT6 | ST | ¥275.84 |
STM32F103CBT6 | ST | ¥130.66 |
STM32F030C8T6 | ST | ¥18.11 |
N76E003AT20 | NUVOTON | ¥9.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