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完整的液晶显示屏,一般由液晶屏、主板、按键板以及高压板(又称升压板)组成。另外,在一些特殊的液晶彩显中,还带有音频板以及USB插口板等。一般高压板均为独立的高压板,即需要由一个12V电源的电源盒来提供。另有部分机子主电源与升压板是连在一起的。
先来讲讲液晶屏的构造,再讲升压板原理或许大家会听得更明白些。目前,市场上液晶屏主要有三星、中华、奇美等,而追其构造,均由液晶粒子屏、玻璃、信号处理板及灯管等组成。一方面,主板上提供的信号经信号处理板解码后,送到液晶粒子屏,推动液晶粒子翻转,这时是看不到亮画面的。由于没有背灯管(即贴在液晶左右背处,即上面说的灯管)的照射光,只有背景一点黑暗的图像。
另一方面,主板产生信号后。紧接着升压板也开始工作,推动灯管发光,并在背灯管的照射下,液晶显示器才能显示完整的图像。
在了解以上的大概情况后,我们不难理解:升压板的作用就是点亮灯管。的确是这样,升压板的作用就是推动灯管发光,以产生背景照亮灯。但是,话又说回来,灯管如同日光灯管一样,其内部充满了氖气,要想让它发光,必须在其未点亮前产生1500V的高压来击发内部的气体,一旦气体被击发(导通)后,则必须要有600~800V电压、9mA左右的电流供其发光,这就使得普通的12V或者市电的220V电压是跟本达不到其要求的,因此必须升压。而此时,所有发光的条件都满足了,背灯管当然就发光了。此时如果给主板加信号的话,画面就出来了!没错一切似乎都正常。但是,大家要明白,多数的液晶显示器是由直流电压控制开关的(即开关只控制主板信号,而不能关掉12V)。这时,如果关机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大家想想,主板至液晶屏控制信号是切断了,但升压板呢,背灯管没关掉呀?没关掉,当然就一直亮着,亮着当然在关机时就出现全白的显示(这样不仅浪费电,而且很难看)。为此,必须从主板中引出一路控制升压板上脉宽IC供电电压,即控制电压(根据机型及厂家设计状况,由高、低两种电压控制,一般均为3.3V或5V控制)。只有有了控制电压,才能保证升压板上的供电随着开/关机器而通/断(另有一部分机子是控制TC振荡等)。
这样,基本保证了升压板的正常工作及画面的正常显示,即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12V供电线;(2)接地线;(3)控制信号线。请记住:若这三根线的任何一根没接入,必然导致灯管不亮,即没显示。
大家要知道,每一台的液晶显示器是都带亮度控制的,要想使得背灯管能够随着亮度的控制而变,必须引入亮度控制线,其由主板的CPU或芯片(主IC引脚最多的那个)输出,一般由0~5V或5~0V间变化。
要使一台液晶显示器完全能正常控制显示,除主板要正常外,升压板要具备以上3个条件。
当然,这只是输入的条件,给合背灯管的要求,我们不难理解升压板的组成电路:一个脉宽产生IC(包含振荡/控制/反馈等外围电路)、供电控制电路、自激振荡产生器、反馈取样电路等。
脉宽产生IC主要是负责产生矩形脉冲信号,并随着亮度的调制而改变,用以调节12V至自激振荡器的供电大小,以产生随供电不同而不同的高压,供灯管发光(其外围还有振荡电路等)。
供电控制电路,一般机子均由几个三极管组成。随着主板的控制电压的有无,而开通或切断脉宽IC的供电存在与否,达到控制整块升压板的目的。
自激振荡产生器主要产生灯管所需要的高压,当给其加入电压后,即可自激振荡,并产生逆变高压(即逆变器),其加入的电压是12V,经脉宽IC调制的(一般调制后,输入在9~12V之间)。
反馈取样电路主要是收集自激输出及灯管次级(低压线)的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并反馈至脉宽IC,用以稳定或切断其脉宽输出(我们日常见到的亮一下灭掉,即反馈电路起作用导致脉宽无输出,如:反馈偏高,IC输出偏高,灯管线脱等均会导致该问题)。
综上所述,简略的说,升压板就是一块可控制的逆变电路。
另外,说明一点,目前,液晶屏一般由2灯管、4灯管组成。部分大屏幕(如51cm/20英寸)液晶屏,为了提升亮度,用6灯管甚至8灯管的都有。每灯管有两根线:一根高压(粗的)线;另一根低压(细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