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源供电部分:
本机正常工作时,电源部分有+12V、+5V、+3.3V、+1.8V,+33V等多组电压输出。
(1)+12V部分:
由电源直接供给直流12V,本机需要+12V供电的部分:伴音选择开关U10(R2A15908)、伴音功放U20(TDA1517P)、耳机运放U15(BA4558)、升压模块以及稳压集成电路U19(78M05)、U5(MP1482:12V转5V),U4(AO4801:VCC-Panel)。
(2)+5V部分:
本机由集成电路U5(主板MP1482)及其外围电路构成了一个降压型开关电源,通过这个开关电源,将+12V直流电压变为+5V直流电压,为整机供电;例如:Vcc-PANEL、HDMI的ADC转换U8(CS4344)等。
(3)+3.3V部分:
本机的+3.3V供电,是通过两个低压差线性电压稳压器U2(主板LM1117-3.3)对+5V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得到的。此外,该芯片还具有内部限流和热关断的功能,LM1117-3.3的最大输出电流为800mA。
(4)+1.8V部分:
本机的+1.8V供电,是通过两个低压差线性电压稳压器U1(主板LM1117-ADJ)对+5V直流电压进行稳压得到的。此外,该芯片还具有内部限流和热关断的功能,该电源是给主芯片U6提供待机电压的。
(5)+33V部分:
本机的+33V供电,是通过升压模块及其外围电路对输入电压+12V进行升压,转换为+33V得到的,主要给高频头提供调谐电压用,实测电压应为30.9V左右。
2、背光驱动部分:
本机背光电源驱动板的作用,是将+12V直流电压变换为频率约60KHz、AC750V的正弦交流电压,驱动作为本机背光源的两根冷阴极射线管(CCFL)。
3、图像信号处理部分:
本机支持射频、视频、S端子、YCbCr/YPbPr、VGA、HDMI多种图像输入方式,下面针对不同的输入方式进行说明。
4、整机原理框图:

(1)射频信号:
该机的高/中频处理由U18和U14组成,射频信号经高频头U18接收,在内部进行混频放大后,输出38MHz的中频信号。38MHz的中频信号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由C180耦合后,经VD403进入声表面波滤波器U17(HS9455),输出的伴音中频信号以平衡方式输入到U14的#4脚和#5脚;另一路由C182进入声表面波滤波器U16(HS6274),输出的图像中频信号同样以平衡方式进入U14的#10脚和#11脚。另外,U17和U16均有一个制式开关,受控于集成电路U14。其中,U17受控于U14的#3脚,U16受控于U14的#9脚。
#9脚输出的1.4V,经电阻R246后,满足三极管V404的导通条件。V404导通后,进入饱和状态,集电极电压为0.2V,这样N6274的#2脚就被钳位在0.2V。同样,利用U14的#3脚输出的控制信号,来控制三极管V403的导通,继而控制声表面波滤波器。
如果单纯要求PALD/K制,声表面波滤波器的控制脚接地即可。
伴音中频信号在U14处理后,由#16脚输出TV_AUDIO信号,此伴音信号进入U10(R2S15908)的#5脚、#6脚。
图像信号经U14处理后,由#15脚输出CVBS信号,经L27、电阻R105和R104输出,以差分信号输入U6(MST721DU)的#41脚和#42脚。经过VideoDecoder解码、缩放处理、画质增强处理后,编码为LVDS信号输入到液晶屏,驱动液晶屏显示图像。
另外,由U14的#8脚AGC电压输出,经电阻R218后,控制高频头的#1脚AGC脚;U14外接4MHz晶体。
此单元电路的重要配件:
1)高频头U18:

2)声表面波滤波器U24、U23:(其中,HS9455用于分离音频;HS6277用于分离视频,这两个组件均支持B/G、D/K、I,M/N)

(2)视频、S端子、VGA信号:
外部视频信号AV1/AV2/S端子信号,输入到主芯片U6(MST721DU)内解码,输出视频信号。其后的信号通路与射频信号相同,其中AV1采用差分信号输入。
(3)HDMI信号:
HDMI信号不经过开关,直接进入主芯片U6进行处理,其EDID数据存放在外部EEPROMU3(24C02)中,HDCPKEY存放在外部EEPROMU12(24C04)中,其后的信号通路与射频信号相同。
(4)视频输出:
射频信号经U6(MST721DU)内部解调出CVBS信号,从#44脚输出,经射随放大后,输出到AV端子。
5、伴音电路:
(1)射频通道:
射频电视信号经过准分离高频头U18解调后,输出中频信号到中放解调芯片U14(TB1350FNG)中解调,输出音频信号,直接输入到音频处理芯片U10(R2A15908)中。
(2)其它通道伴音:
其它通道输入的左/右声道伴音,直接进入音频处理芯片U10(R2A15908)中;HDMI通道的伴音是主芯片输出的数字信号,到集成电路U8(CS4344)中进行数/模转换,然后进入音频切换开关芯片U10(R2A15908)。
各伴音信号在U10中作开关切换、音效处理后,最终输出模拟的左/右声道音频,进入伴音功放芯片U20(TDA1517P)放大后,驱动扬声器输出声音;耳机输出则是经过U15(运放BA4558)的放大,其它相关电路,可参考MST9或MST6机芯电路整机介绍。
6、CPU及软件部分:
本机内置51内核CPU进行系统控制,有多路GPIO接口、IR信号接口、I2C总线控制信号;程序存储在4Mbit的FLASHU9(EN25F40)中。当开机复位后,CPU从FLASH中读取相应的指令执行,进行电视的各种处理要求。可以使用MStar专用的升级板,通过VGA接口进行程序升级。
(1)I/O接口部分:
GPIO(0)(#74脚)用于主芯片U6与FLASHU9之间的通讯,GPIO(3)(#77脚)用于主芯片U6与EEPROMU13之间的通讯,GPIO(7)(#152脚)用于实现电源板的开关控制,GPIO(8)(#151脚)用于实现给液晶屏供电的通断,GPIO(23)(#101脚)用于控制背光灯的开关,GPIO(24)(#100脚)是待机指示灯的控制输出脚,GPIO(27)(#95脚)用于控制伴音功放U20(TDA1517P)的静音脚。
SAR0/SAR1(#55脚、#56脚)是按键信号的ADC输入脚,MCKO/AUWS/AUSD(#59脚、#61脚、#62脚)是HDMI的DAC通讯脚,PWMD0(#65脚)用于控制背光灯的亮度,UART1_RX(#72脚),UART1_TX(#73脚)是MST721DU的I2C总线的时钟线和数据线,INT(#78脚)是遥控信号的输入脚。
(2)电源管理:
本机待机时,除主芯片U6(MST721DU)及其外围部分电路保持工作状态外,其它部分电路的电源均需切断,以降低功耗。GPIO(7)(#152脚)输出高电平,将电源通道关断,来实现待机功能。
(3)背光电源控制:
本机背光驱动部分的开关,是由主芯片U6(MST721DU)的GPIO(23)(#101脚)来控制的。当PBIAS_ON/OFF为高电平时,背光驱动部分处于工作状态;当信号变为低电平时,背光驱动部分将停止工作。
本机背光亮度调节电压,是由主芯片U6(MST721DU)的PWMD0(#65脚)输出的PWM信号来控制的。通过调节这个电压的大小,可以改变背光灯的发光强度。
7、备注控制接口:

8、芯片功能一览:

9、HLP-12B11(1585)电源部分:(为避免触电危险,维修时建议使用隔离变压器)(1)总体介绍:
HLP-12B11电源板的输入电压范围是AC100~240V(±10%),电源部分采用FLYBACK(反激式)架构,一路12V输出;逆变器INVERTER部分采用互补全桥架构,两路交流高压750V输出,可以驱动两根CCFL。
启动时,交流电压输入,首先将电源部分启动,12V输出给主板供电,由主板根据整机设定情况,发出ON/OFF开机指令,启动逆变器INVERTER部分。交流电压经整流输出,通过变压器T801,经变压器转换输出12V。12V一路给主板供电,另一部分给逆变器INVERTER部分供电。逆变器INVERTER部分必须在有12V输出,主板给出ON/OFF高电平信号时,才开始工作,通过变压器T802输出两路交流高压。
下图是各路输出电压的精度和范围:

(2)原理框图:

(3)各部分分解说明:
1)AC/DC部分:采用隔离的反激拓扑结构,主控芯片为SG5859A。
A、反激拓扑结构简单示意图和说明:
凡是在开关管截止时间,向负载输出能量的统称为反激变换器。我们以一定占空度导通反激变换器的开关,当开关导通时,输入电压加在电感上,使得电流斜坡上升,在电感中存储能量。当开关断开时,电感电流流经二极管并向输出电容以及负载供电。在开关导通时间,能量存储在变压器的初级电感中。注意同名端“·”端,我们看到当开关截止时,漏极电压上升到输入电压,引起次级对地电压上升,迫使二极管导通,提供输出电流到负载和电容充电。

B、SG5859A内部框图及说明:

管脚功能说明:
#1脚(GATE):MOS管驱动输出脚;#2脚(VDD):芯片供电输入脚;#4脚(SENSE):电流检测脚,通过检测采样电阻(R822)上的电压,来检测输入电流。当电压达到门槛电压时,芯片停止驱动输出,次级短路保护和输出过功率保护通过这个引脚实现;#5脚(RI):该引脚和地之间的电阻决定芯片工作频率,f(KHz)=6650/RI(KΩ);#7脚(FB):反馈脚,根据反馈环路所得到的电平和芯片PWM比较器进行比较,控制输出驱动占空比,保持输出电压稳定;#8脚(GND):地;#3脚和#6脚是空脚。
C、AC-DC电源部分工作过程:
交流输入电压经整流桥整流后,经电阻R808、R809、R810给SG6859A的#2脚(VDD)连接的电容C808充电。当Vcc电平达到芯片启动电平时,SG6859A开始工作,输出采样电路R829、R830和R827检测输出电压的变化,与N802(TL431)的基准电压2.5V进行比较,经过芯片内部的误差放大器以及脉冲宽度调制电路,控制芯片的占空比,从而达到调整输出电压大小的目的。(以上元器件及其位号请参考原理图)D、常见问题:
12V没有输出:首先目测电源板有没有连焊、虚焊或者是损坏的器件;然后,通电测量大电解C810两端的电压是否正常(交流整流大约300V左右,随市电而变),检测次级有没有短路现象。再测量N801的Vcc电压,此时的Vcc电压用万用表测量是变动的(电压值大约从DC9V~15V左右);再测量N801的驱动脚输出,假如其值也是变动的(电压值大约从DC0V~3V左右),说明N802工作是正常的。假如N802的各点没有此电压,则应将集成电路N802更换成新的,其它相关的主要器件:V813、V814、V801、N802,N803等。
2)Inverter部分:
A、KA7500C内部框图及说明:

管脚功能说明:
#1脚(1IN+):误差放大器1的正输入端,与#2脚电平进行比较,控制驱动输出占空比,使输出电流稳定;#2脚(1IN-):误差放大器1的负输入端,设置误差放大器的基准电平;#3脚(FEEDBACK):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反馈端,控制误差放大器增益;#4脚(DTC):死区时间控制端,该引脚电平决定最大驱动占空比;#5脚(CT):连接电容到地,决定芯片工作频率;#6脚(RT):连接电阻到地,决定芯片工作频率;#7脚(GND):地;#8脚、#9脚(C1/E1):驱动1输出端;#10脚、#11脚(C2/E2):驱动2输出端;#12脚(VCC):芯片供电端;#13脚(OUTPUTCTRL):该引脚决定驱动输出工作方式;#14脚(REF):参考基准电压端;#15脚(2IN-):误差放大器2的负输入端,设置误差放大器2的基准电平;
#16脚(2IN+):误差放大器2的正输入端,电平高于#15脚时,芯片无驱动输出。
B、Inverter工作过程:
当主板ON/OFF为高电平时,12V给芯片供电,而且三极管V805不导通,芯片进入点灯模式,此时Inverter工作频率大于正常工作频率。
常见问题:
①背光不亮:主板产生的ON/OFF信号不对(正常应为高电平);KA7500供电(+12V)没有;KA7500、N804、N805损坏,如果N804、N805损坏时,务必用万用表检测三极管V807、V808、V818,V819是否损坏;2IN+(#16脚)>3V,造成此问题,例如:二极管VD814短路等;DT(#4脚)>3V,电阻R835、R836焊接不良。
②背光亮一下,然后关闭:灯管开路、高压插座不良或输出高压线没有插好;2IN+(#16脚)>3V,开关变压器T802次级绕组有短路不良现象。
(4)单板检修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