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源又称行输出电源或+B电源,以KB2511内的+B控制电路、储能电感L801、开关管Q804和推挽放大电路为核心构成,是典型的并联升压型开关电源。
1.工作过程
KB2511内的行场振荡器和+B电源控制电路工作后,由KB2511的28脚输出+B电源PWM驱动脉冲,经Q801、Q802推挽放大后,使开关管Q804工作在开关状态。
在Q804导通期间,55V电压经L801、Q804的D、S极、R815和地构成回路,回路中的电流在L801上储存能量;Q804截止期间,L801感应的右正、左负的感应电压,与55V直流电压叠加后,经D804整流,在滤波电容C837两端产生与行频成正比的供电电压+B。该电压通过输出变压器T502的3-2绕组为行输出管Q503供电。
2.稳压控制电路
+B电源的稳压控制电路是以KB2511内部+B控制电路为核心构成的,+B电源有两个控制信号,一个是KB2511的16脚输入的锯齿波信号,锯齿波由开关管Q433源极电阻R418对KB2511的16脚外接电容C418充电得到;另一个是KB2511的15脚输入的误差信号,两者经KB2511内部电路处理后,控制28脚驱动脉冲占空比的大小,对Q433导通时间进行控制,达到稳定+B电压的目的。
当负载变轻引起+B电压升高时,相应地引起行输出变压器T502各个绕组的脉冲电压升高,于是,T502的8-9绕组产生的行逆程脉冲电压升高。升高的脉冲电压经D509整流,在C533两端产生的取样电压升高,再经R813、VR801、R814、R822分压,使KB2511的15脚输入的电压升高→14脚电压下降→KB2511的28脚+B驱动脉冲高电平时间缩短→Q801、Q802发射极高电平时间缩短→+B开关管Q804栅极高电平时间(导通时间)缩短→Q804导通时间缩短→C837两端的电压下降。
反之,则控制过程相反。
3.模式转换时+B电压与行频的关系
当显示模式改变时(行频改变时),+B电源的输出电压要随行频升高而升高,随行频降低而降低,即+B电压要实现对行频的跟踪。+B跟随行频变化主要是由行激励脉冲(的频率)来控制,KB2511的15脚误差信号只起辅助作用,或只对负载变动引起的+B电压变化进行稳压(当彩色显示器稳定工作在某一显示模式时)。也就是说,+B控制电路是采用调频方式(显示模式改变时,行激励脉冲的频率发生变化)控制+B。而15脚误差信号对稳压控制的作用是调宽方式。
重点提示:
KB2511的15脚即使不加行逆程反馈电压(但要加固定偏压),其所控制的+B电路输出电压也会随行频变化(行频升高时+B电压升高),+B输出电压的调整是随行频变化调整+B电源开关管的截止期间(导通期间固定)来实现的。
在KB2511的15脚加反馈电压时,KB2511的IC内的+B控制电路将同时改变+B电源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和截止时间来实现行频变化时的+B电压跟随。此时,+B电源开关管的导通时间由15脚反馈电压控制,而截止时间由行频控制。15脚行逆程反馈电压的作用主要是减小+B负载变化时对输出电压稳定度的影响。
4.保护电路
为了确保行输出电源电路及其负载电路的正常工作,该电源电路设置以下几种保护电路。
(1)尖峰吸收回路+B电源电路设置了由C811、R821、C805、R805组成尖峰吸收回路,以避免Q804截止期间其漏极上感应的尖峰电压过高而损坏Q804。
(2)过电流保护电路当负载过电流引起开关管Q804的S极电流增大,在R815两端产生的压降超过1.2V时,与KB2511的16脚内的1.2V基准电压比较后,控制KB2511的28脚输出低电平,+B开关管Q804截止,达到了过电流保护的目的。
(3)行频异常保护电路由于行扫描电路在开机瞬间或模式改变时,有一个同步搜索和相位锁定的过程和时间,为了避免行振荡器的频率不能及时被锁定,引起行逆程脉冲过高,导致行输出管等元件过压损坏,设置了行频异常保护电路。
开机瞬间或改变模式时,微处理器IC401的29脚(MUTE1)输出短暂的高电平脉冲,使Q803导通,进而使KB2511的14脚为低电位。由于14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所以KB2511的28脚输出的驱动电压的占空比受到限制,避免了开机瞬间稳压控制电路未及时进入工作状态,引起开关管Q804、行输出管Q503等元件过电压损坏。
(4)过电压保护电路当行输出等电路异常引起显像管高压升高时,相应引起T502的4—6绕组上的脉冲电压升高。
4脚升高的脉冲电压经D511整流,在C536两端产生的取样电压升高。该电压经R541、R542、R543分压后,使加到KB2511的25脚(XRAY)的电压升高,当25脚电压超过其内部的阀值电压(8V)并持续规定时间后,KB2511进入保护状态,切断26脚的行激励输出和28脚的+B输出,要解除保护电路,需切断KB2511的电源一段时间,再重新接通显示器电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