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
数字化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手机洽洽

  • 微信小程序

    让找料更便捷

  • 扫码下载手机洽洽

    随时找料

    即刻洽谈

    点击下载PC版
  • 华强电子网公众号

    电子元器件

    采购信息平台

  • 华强电子网移动端

    生意随身带

    随时随地找货

  • 华强商城公众号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

    采购平台

  • 芯八哥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可热封柔韧性防静电阻隔材料规范(三)

来源:-- 作者:-- 浏览:428

标签:

摘要: 4.7.5接触腐蚀性 按HB5206的规定进行,根据需要可在下列规定表面进行试验: a.低碳钢 符合GB699的10号钢 b.铝合金 符合GB 3193的LYl2铝板 c.铜箔 符合GB 5230

4.7.5接触腐蚀性
    按HB5206的规定进行,根据需要可在下列规定表面进行试验:
    a.低碳钢  符合GB699的10号钢
    b.铝合金  符合GB 3193的LYl2铝板
    c.铜箔    符合GB 5230的厚0.35mm电解铜箔
    d.镀银铜箔(碳膜同样),镀层厚度2.5—5.0μm
    e.镀符合GB 3131的HISnPb39焊料的铜箔(碳膜同样),镀层厚度5—13μm。
    f.不锈钢  符合GB3280的1Crl3钢板
    g.铁镍钴合金  符合GBn l01的4J29玻封合金
    电镀或涂覆的试验表面除不应作研磨处理外,其余均应符合HB 5206的规定。对应于每种试验表面进行试验的三个试样,其试验结果均应报告。
4.7.6  耐老化性
    本试验仅适用于层压的阻隔材料。
4。7.6.1  试验样品
    从试验材料上横向截取三个150mmX915mm的样片(从卷材上截取时相距至少lm)。
4.7.6.2  试验程序
    样片应承受以下的老化循环:
    a.温度40±1℃,相对湿度90%~95%的潮湿箱中8h;
    b.温度70±1℃的循环空气烘箱中16h。
    老化循环应不间断地进行14d,期间逢节假日应保持在70±1℃的循环空气烘箱中,只是整个老化期间假日不得连续超过两天,并不能多于两次。老化期间样片应松散地折叠,悬挂,松散地卷起或平放在试验箱里,老化期结束时样片应恢复到室温并检查有否经老化处理引起的分层,特别是所有的边缘,但不能用如撕、撬层间之类的辅助方式来促使材料分层。本试验定义的分层,系指离边缘大于12.5mm的区域有长度超过25mm的层间分离。
4.7.7  厚度
    从试验材料上横向截取三个150mmX915mm的样片(从卷材上截取时相距至少lm),对
层压材料可用4.7.6试验前的样片。
用精确到0.02mm的千分表测量三个样品的厚度,施加到样品上的接触压力在0.5—1N之间,测量点离样片边缘至少50mm,两个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也不少于50mm,共测量不少于10处,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4.7.8标志耐水性
本试验仅适用于印刷标志。   
4.7.8.1  试验样品
试样应为包含一套完整的识别标志的样片。   
4.7.8.2试验程序
试验在一个能装有可循环水的容器中进行。容器上配有夹持样片的架子或夹具,把试样浸入室温下的循环水中,试验用的水应是pH值在5.5—8.0的去离子水,并以0.3m/s的速度循环流过样片上的整套标志,持续至少2h后,取出样片,滴去多余的水,在试样尚处于潮湿状态时,检查试样标志图案和字迹的清晰度,并用手指轻轻地擦拭检查有否被擦去的迹象,记录所有对标志产生的不良影响。待试样在室温下干燥后,再次检查试样和记录所有对标志产生的不良影响。
4.7.9标志耐磨性
4.7.9.1  试验样品
从试验材料中选取含标记量最多的部位切出宽75mm的带条。其长度应足够使对折合拢后形成的带长约0.5m,见图3。
4.7.9.2  试验程序
试验在如图3所示的装置或等效装置上进行,试验棒应是直径约为35mm,光洁度为
1.6flm的符合GB3280的LF2空心铝管。试验带条的一端系有400±20g的重物。有印刷标志或模压标志的面接触试验棒,另一端以50—70次/min的速率拉动试验带,行程长度为330—410mm,拉动角度0·一45',动作lmin后取下试验带和所系的重物,检查标志是否清晰和有无抹掉或沾污的现象。   
4.7.10  耐水性  
本试验仅适用于层压的阻隔材料,它不是测定材料的透水性,吸水性,漏水性以及其它与水接触后任何特性的变化程度,而是测定层压材料对水接触后的抗分层能力。
4.7.10.1  试验样品
从试验材料中截取不少于150mmXl50mm的试样四个。
4.7.10.2试验程序
试验在一个尺寸合适并配有夹持样片的架子或夹具类的装水容器内进行,试验用的水是pH值为5.5~8.0的去离子水。将试样浸入20—30E水中,深度大约在25mm处,样品的夹持应不影响周围水的自由流动,不致使试样的分层受到阻挡。试样浸泡48h后取出,悬挂在70±1℃的烘箱中保持24h,同样应使试样周围的循环热空气能自由流通。取出试样冷却至室温,检查样品是否有分层现象,分层定义为伸展到距边缘12.5mm以上长度超过25mm的分离。
4.7.11  透明性
本试验仅适用于Ⅱ类和Ⅲ类材料,确定材料是否减弱打字标签或钢印标志的清晰度。
4.7.11.1  试验样品
 从试验材料中截取数个任意有足够尺寸覆盖试验用标志的样片,并能充分代表该批中的变化。
4.7.11.2试验程序
在白标签纸和冷轧钢板上打印10个汉字、10个数码字和26个印刷体英文小写字母(深
度不大于0.08mm),将其放在距离试样背面75mm处,透过试样观察并记录材料是否有足够的透明度,能否准确读出白标签纸和钢板上的印字(正常视力)。
4.7.2  水蒸汽渗透率(WVTR)
本试验仅适用于Ⅰ类材料。用承制方推荐的封合条件制作试验袋进行本试验。
4.7.12.1  试验前的柔折处理
4.7.12.1.1  柔折样品的制备
从试验材料的纵向和横向各截取二个200mmX300mm的样片,作为接收状态柔折处理
的样片。另外再从纵向和横向各截取二个225mmX325mm的样片放入温度70±1℃,相对湿度80%--85%的烘箱中连续老化72h,取出后在室温下冷却24h,然后将这四个经老化的样片修整到尺寸也为200mmX300mm。接收状态的样片和经老化后的样片均沿200mm边热封成一个直径约87.5mm,长约200mm的圆套筒。
4.7.2.1.2  室温柔折程序
试验装置是一个可由导轨控制的(b87.5mm的静止头和cI~S7.5mm活动头的弯曲试验机。活动头在行程的起始位置与静止头的相对距离为175mm,两个头上支承试样的宽度12.5mm,导轨的设计应使活动头在行程的最初87.5mm时产生440'的扭曲转动,随后在水平方向上平移62.5mm,除转换处外,活动头的运动都是匀速的。一个周期包括往返两个行程。接收状态和老化后的每个圆套筒试样均应柔折20个周期,柔折速率为每分钟四十个周期。试样在4.3条规定的大气条件下平衡24h,随后在该控制的大气条件下将圆套筒试样套在活动头和静止头上并固定,再进行柔折试验。
4.7.2.1.3低温柔折程序
按4.7.12.1。1条制作四个接收状态的套筒,在—30±2℃的条件下处理30min,再按4.7.12.1.1条的柔折程序在—30±2E的条件下进行柔折试验。
4.7.12.2试验的准备
将85mmX260mm的制袋泡茶纸对折制作若干个85mmXl30mm的干燥剂袋,两侧边和
折缝边封合,封合宽度不超过12.5mm,每个试样需要两个干燥剂袋。在每个干燥剂袋中装入至少50em3无水氯化钙然后将袋封口,封口宽度不大于9.5mm。将干燥剂袋放入经柔折处理的套筒内,然后封合成试验袋,封合内侧距袋边不大于9.5mm。
4.7.12.3  试验程序
将试验袋放入温度40±1℃,相对湿度90±296的试验箱中稳定处理16h,将试验袋从箱中取出,从袋子的一端精确地切去12.5mm宽的边条,打开试验袋将干燥剂袋取出,重新放入已准确称量的装有新鲜无水氯化钙的干燥剂袋,按4.7.12.2条所述的方法将袋子重新封合,井立即将试验袋放入试验箱中保持64—68h,按上述方法取出干燥剂袋,再准确称量(为避免称量过程温度变化,称量放在已知重量的聚乙烯袋内进行),按下列公式计算每组四个试样的平均渗透率,以g/m2·24h表示(精确到二位有效数字)。
    WVTR=(Δm·24)/A·t…………………………………(2)
式中:A——试样渗透水蒸气的面积(试验袋封合边内的面积),m2; 
  t——试样渗透水蒸气的时间,h;
    Am——t时间内的质量增量,g。
对于两面为不同材料的试样,每种状态还需分别试验两个透湿率,并在报告中指明内、外表面。
4.7.]3  耐油性
  本试验仅适用于层压材料。
4.7.13.1  试验样品
从试验材料中选取足够的数量充分代表材料变化的样片每组五个,尺寸为75mmX150mm。在4.3条规定的大气条件中平衡24h。将样片的内表面相对折成75mmX75mm的双层,放在两块厚3mm,面积为75mmXl50mm的平整金属板之间,其上施加80N的重物,加压30min使折缝变得尖锐。展开试样,用上述同样的方法重新折叠试样,折缝与第一条折缝成直角。再将折好的试样放入金属板之间,改为施加80N的重物两块,使每毫米折缝上受到的压力仍约1N。
沿第一条折缝对折样片,按承制方推荐的封合条件热封两边,制成75mmX75mm的试
样,封合宽度应为12.5mm并应均匀连续。
4.7.13.2  试验程序
往每个试验袋注入约5ml癸二酸二辛酯或类似的合成油,注意不要使封合区域沾油,可能减少封入空气,然后将试验袋的开口热封。吊起热封端的中心迅速将其放入温度为70±1℃的烘箱中,下面接有一金属盘或其它容器,收集可能渗漏下来的油,持续24h后取出,恢复到室温,检查试验袋有无漏油之处。若有较多的油从封合处漏出,将袋子报废,重新制袋进行试验。随后将三个封合边切掉,除去残留在袋中的油,把样片拉直·,检查有无膨胀、泄漏或脆裂等现象。剥离检查应在试样中部进行,可将试样放在两个拇指和两个食指之间拉搓,视其有否剥离脱层。经由热封合处的漏油不计。其它可见的缺陷均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7.14  透水性
本试验仅适用于Ⅱ、Ⅲ类材料。
4.7.14.1  试验的准备
按4.7.12.1.1条制备的未老化样品经4.7.12.1.3条低温柔折程序后,将制成套筒的试祥取下,室温下用吸水材料擦干或放在温度70℃的烘箱中干燥10min,封合套筒的一端制成试验袋。
4.7.14.2  试验程序
将按4.7.14.1条准备好的试验袋内塞满吸水纸,然后将试验袋放在含1%磺化琥珀酸二辛基钠和甲基紫的溶液中放置10min,取出袋擦干后检查吸水纸有否着色迹象。
4.7.15  耐戳穿
    本试验按GB8809规定的试验装置或等效装置进行试验。试样是从试验材料中截取尺寸为50mmX50mm的样片。试验在五个样品上进行,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可热封面和试验头接触,触头半径为3+0.15mm。
4.7.16  静电衰减
本试验是测量静电衰减时间,即初始5000V电荷(正、负电荷均需测量)耗散99%所需的时间。
4.7.16. 试验的准备
试验样品是从试验材料中截取每组三个125mmX75mm的样片,样片上应无缺陷以免影响试验结果。每组三个样品均应在下列三种状态处理:
a.接收状态;
b.70±2℃的烘箱中处理12d;
c.水平放置连续淋水24h。
经上述处理后所有样品均应放在干燥器中放置不少于24h。取出后按4.7.16.2条试验。
试验应在温度23±2113和相对湿度(12±3)%的大气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箱中放一直
径为100mm,内装50g无水氯化钙的盘子可达到上述干燥环境,但无水氯化钙每天应更换。
4.7.16.2  试验程序
测试装置如图4所示。
密封的静电试验箱由聚烯烃类塑料制作,设有两个封闭的人手孔;一块75mmXl25mmx
3mm充电铝板,装在内外电极之间;内电极由黄铜制作,外电极由聚四氟乙烯制作;静电探测器位于铝板的中心,试样垂直地装在内外电极之间用紧固螺母之类的夹具确保试样与电极之间紧密接触,通过板对试样施加5kV的电压,当电压表指针停止上升时,说明试样充电已达到最大值,然后合上接地闸消除电荷。每一试样正电和负电分别交替充电三次,每一充电周期之后,将试样接地10min,消除试验上的残余电荷,测量计算电荷衰减9996的时间,取三个样品的平均值。
4.7.17  电磁干扰(EMl)衰减
本试验仅适用于I类和Ⅲ类材料的无线电频率(射频)衰减特性。样品在接收状态且柔折处理后测试。
4.7.17。1  试样的准备    ’
按4.7。12.1.1条制备接收状态柔折处理的样片并按4.7.12.1.2条柔折处理。
4.7.7.2  预先步骤
在1.0—10GHz的范围内以500Hz的间隔按下列步骤进行,装置示意见图5。
a.在射频屏蔽箱的入口面板上开一个175mmXl75mm的孔;
b.测试装置由一个射频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或EMI接收器组成。信号发生器带有发射喇叭天线作为射频源,EMI接收器带有接收喇叭天线作为测量系统;
c.接收喇叭天线放在射频屏蔽箱内,且在175mmXl75mm开口的水平和垂直中心,并离试样不小于0.5m处;
d.发射喇叭天线放在射频屏蔽箱外,也在开口中心离试样不小于0.5m处;
e.发射和接收喇叭天线之间的总距离不小于1.0m。此距离一旦设定,在试验中若装置的开口或封闭(用金属片)使用同一箱体其距离不应改变。
4.7.17.3  试验程序
a.打开175mmXl75mm的开口;
b.发射喇叭天线按4.7.17.2条e的方法设置在开口或用金属片封闭开口之间,且在1.0~10GHz的整个频率范围内产生大于35dB的动态范围。此位置通过将发射天线放置在试验位置并调节信号发生器以产生当开口时高于频谱分析仪或EMI接收器噪声信号等级至少35dB来确定。开口用一金属片封闭,用与开口时试验的相同能量输出等级重复试验,应保证达到高于35dB的动态范围。每个试验频率均应选择信号等级以便达到要求的动态范围;
c.调节接收器或频谱分析仪(SA)以得到显示或指示;
d.记录信号发生器的读数(频率和输出等级)及接收器或频率分析仪信号等级;
e.在所有试验频率上重复b、c和d,保证信号发生器的读数与d相同;
f.切一片200mmX200mm的金属片(相当于试验的阻隔材料)在开口的周围涂上一圈宽
12.5mm的导电胶(环氧树脂银粉胶即可),将金属片均匀平整地贴到开口上,所有四边恰好重叠12.5mm,也可用导电胶带或磁条加固金属片或样片粘合在开口上;
g.在所有试验频率上重复b、c和d,保证信号发生器的读数相同;
h.拆去f安上的金属片,用相同的程序安上试验样品,试验样品的外表面应正对发射喇叭天线。在所有频率上重复b、c和d,保证信号发生器的读数相同;
i.其中d和h频谱分析仪或接收器的差即试验样品的衰减特性(dB),此读数不能超过d和g之差(dB)。
4.7.18表面电阻率
4.7.18.1  试验样品
从试验材料上截取与测试仪器相适应的足够大的样片,其数量要充分表示材料的不同,至少应在材料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反两面截取各五个试样。
4.7.18.2  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在温度23±212,相对湿度(12±3)%的条件下处理48h,附加的处理是按4.7.12。1.1条制备接收状态柔折处理样片并进行4.7.12.1.2条室温柔折处理。
4.7.18。3  试验环境
均匀保持在温度23±212和相对湿度(12±3)%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4.7.18.4试验程序
试验按GB6844或按GBl410中表面电阻的测定程序及表面电阻率的计算方法。在阻隔材料的内表面(与识别标志面相对的一面)和外表面均应进行测试。每组五个样品中的任何一个的表面电阻率值不在表1规定的范围内,即不合格。
4.7.19  静电屏蔽
本试验仅适用于工类、Ⅲ类材料。
4.7.19.1  试验样品
从试验材料中截取125mmX300mm的样片,沿300mm边对折后两边热封,封合宽度不小于12.5mm,制作成100mmXl50mm(内尺寸,误差为—6mm)的试验袋,每组至少五个。
样品的预处理和试验环境同4.7.18.2和4.7.18.3条。
4.7.19.2  试验程序
试验采用两探头静电屏蔽特性测试装置,装置示意图见图6。
测量探头应具有高的阻抗,至少1X107fl和低的电容,5pF或更小,电容探头是镶在一块绝缘材料上的厚1.5mm的金属板;试验装置是一个包括上部一块22—38mm的金属接触板和一块用以支承被试样品与电容探头的适当尺寸的接地金属板。
置电容探头于试验袋内,其中心约在试验袋开端内侧50mm处,并将它们放置在试验装置的上下金属板之间,试验装置的夹具应设计成使得被试部分在足够的夹紧力作用下得到充分的平行接触。试验电压1000V,使电容器充电,然后利用转换开关经由电阻器通过被试材料放电。每组五个测试样品中任一个峰值电压高于表1的规定,即不合格。

5  交货准备

5.1  防护包装
阻隔材料的防护包装分为A级或C级。
5.1.1  A级  
5.1.1.1  卷材
每卷应缠在芯轴上。
5.1.1.2  片材
片材应叠放并夹在符合GBl2626.2要求的两层硬质纤维板之间,纤维板的干燥脆裂强度至少应为1200N,为保护材料的边缘不受损坏,纤维衬板的尺寸应与片材相当,然后将其打捆成包,每包的重量不超过25ke,并用符合GBl2023的带子或绳索捆扎紧。每个方向系两道,以保证安全运送。
5.1.2  C级
卷材与片材防护到足以从供货源到第一个接收单位的运输中不出现损坏现象或按合同规定即可。
5.2  装箱 
按规定分为A、B或C级。
5.2.1  A级
5.2.1.1  卷材
按5.1条规定进行防护包装的每卷材料,应装入符合G)B/T14187的圆桶中或装入符合田S/T12626.2材质制作的纤维桶中,用75mm宽的防水胶带封桶。
5.2.1.2  片材
除另有规定外,每包按5.1.1.2条防护包装的片材,应装入经防水处理符合GB 5033或GJBll09或满足相应要求的复合纤维箱中,所用等级由尺寸和极限重量决定。然后每四箱再组装在符合CJB2555或等级更高或相当的木框胶合板箱、包角钉固木箱、三层瓦楞纤维板箱内。当需要海运时,应对包装容器按要求进行防水处理。
5.2.2  B级
5.2.2.1  卷材
按5.1条防护包装的每卷材料,应装入符合CB/T14817或符合GB/T12626.2材质制作的纸桶或纤维桶内,并用75mm宽的增强胶带沿侧壁封盖。
5.2.2.2  片材
按5.1.1。2条防护包装的片材,应装入符合G)D/T12626.2材质制作的纤维板箱或符合GJBll09的瓦楞纸箱内,另有规定时,使用耐气候等级的箱子。
5.2.3  C级
卷材和片材均可以最低费用装入外部运输容器等方式保证安全运送到交货地点或按合同规定。
5.3  标志
所有单件包装和装运箱应按GJBl765的规定标志,标志内容如下:
可热封柔韧性防静电阻隔材料
规范号
类别、级别
尺寸、卷材的标称净尺寸或片材尺寸
合同或订单号
生产厂名和地址
生产年月
批号
警告标记:“保持阴凉和干燥”

6  说明事项
6.1  预定用途
本规范所列的阻隔材料预定用于制作静电和/或电磁敏感设备和器件的包装,特别是用来作为防止产生静电或能耗散静电的静电放电敏感器件的包装材料。
6.1.1  I类阻隔材料
预定用于微电路、某些半导体器件(诸如微波二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敏感电阻器和其它需要防护的小型电子零件)及相联的含有这些元器件的组件进行防水、防静电和电磁屏蔽的防护包装。
6.1.2  Ⅱ类阻隔材料
预定用于要求透明的和耗散静电的及不希望接触油或润滑脂的防护,当需要防水、静电耗散阻隔时,透明材料也可用于C级包装,要求作A级包装用时,只限于作内部包裹或内部袋装。
6.1.3  Ⅲ类阻隔材料
预定用于要求透明的、防水的、防静电的和要求静电屏蔽的防护;当规定和工类材料合用时,能提供和加强电磁干扰(EMl)和静电屏蔽的防护。
6.1.4  分级标志
阻隔材料应有型式标志以便于区分材料是否抗卷曲,1型材料无使用限制,适用于手工缝制或自动制袋机器制作袋。2型材料仅适用于自动制袋机器制作袋。
6.2订货文件内容
订货合同或订单、申请书、计划书均应包括如下内容:
a.规范的名称、编号和日期;
b.类别、型式;
c.引用文件的版本(有要求时);
d.数量;
e.形状(卷材、片材或板材),见3.4条;
f.片材(规定宽度和长度),见3.4.2条;
g.B级装箱有要求时,注明气候等级,见5.2.2.2条;
h.要求防护包装和装箱的等级,见5.1条、5.2条。


型号 厂商 价格
EPCOS 爱普科斯 /
STM32F103RCT6 ST ¥461.23
STM32F103C8T6 ST ¥84
STM32F103VET6 ST ¥426.57
STM32F103RET6 ST ¥780.82
STM8S003F3P6 ST ¥10.62
STM32F103VCT6 ST ¥275.84
STM32F103CBT6 ST ¥130.66
STM32F030C8T6 ST ¥18.11
N76E003AT20 NUVOTON ¥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