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加快,企业在获得更加广阔市场的同时,也面临竞争加剧、成本增加、边际赢利下降、市场需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等诸多挑战,这使得企业经营平均获利水平下降,而精益生产则是解决企业目前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最佳途径。
精益生产的概念来源于丰田生产方式,被美国人称之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日本制造企业依靠精益生产,奠定了它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与管理引领者的地位;而保时捷、柯达、戴尔、一汽等一大批国内外企业也恰恰是通过学习引进消化吸收精益生产,实现了制造管理和企业经营上质的飞跃,这些企业来自不同行业,学习吸收精益生产的重点也各有不同,但都是按照相同的流程实施而取得成功的。本文对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实施流程进行了研究,说明只有按照正确的流程实施,才能在企业内部真正推进,成为企业成长的基础,为企业学习精益生产,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精益生产的基本内涵
1.精益生产的特点
精益生产首先在产品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保证顾客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感到满意。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及材料供应方式,以多品种、小批量、高品质、低成本的及时生产满足顾客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提高赢利水平。
精益生产作为自治的管理系统,其特点如下:
(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
(2)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
(3)团队工作法(Teamwork)。每位员工在工作中积极地参与到团队中,共同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
(4)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
2.精益生产的体系
精益生产的体系可形象地概括为图1精益屋,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平准化(Heijunka)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基础。最终装配线每天遵循节拍时间以均衡的数量制造各种产品。平准化包括均衡负荷和顺序生产。
(2)准时化(JustInTime)生产精益是生产方式的一大支柱。准时生产就是将必需的产品、仅按必需的数量、在必需的时候生产的方法。
(3)自动化(Jidoka)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另一大支柱.所谓“自动化”,就是赋与机器以人的智能,使它能够在自动加工产品的同时,还能够自动侦知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停止加工和发出警报,以防止产生不良品,因此必须是“带人字旁的自动化”。自动化的最终目标是达到“防错(PokaYoke)",实现“零缺陷”。准时化和自动化分别在数量和质量上对生产的产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和体现了精益生产的竞争重点。

图1精益屋
二、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的实施流程
1.运营现状评估
看清现在,才能展望未来,在确定实施精益生产之初,必须邀请资深的精益生产专家对企业当前的运营现状进行评估,以发现改善的机会。评估分三方面进行:
(1)生产现场评估。生产一线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地方,也是精益生产首要的关注地点。对生产现场的评估主要是通过在现场发现浪费,找到改善的机会。现场的浪费分为七种,过量生产浪费、库存浪费、等待浪费、动作浪费、搬运浪费、品质不良浪费和额外工序浪费。精益生产的目标就是消除浪费,降低成本。与此同时,根据生产的产品及设备、设施情况,确定实施准时化和自锄化条件。
(2)生产管理评估。通过与生产管理人员和生产操作人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在从顾客提出需求到通过生产、交付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价值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生产管理评估,确定实施柔性生产和全员参与的条件。
(3)事务性流程评估。通过与公司各部门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发现在事务性工作中存在的浪费。由于月除4造过程的浪费是不易于发现的,而月.往往把浪费转移到生产及其它领域,会对公司的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应通过实施精益生产予以消除。
只有通过对运营现状进行充分的评估,才能在与最高管理层进行交流时,向最高管理者解释如何通过实施精益生产,将评估所发现问题进行改善后,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益处,树立最高管理者实施精益生产的决心与信心。现状的评估是成功实施精益生产的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