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
数字化服务平台

扫码下载
手机洽洽

  • 微信小程序

    让找料更便捷

  • 华强电子网APP

    随时找料

    即刻洽谈

    点击下载PC版
  • 华强电子网公众号

    电子元器件

    采购信息平台

  • 华强电子网移动端

    生意随身带

    随时随地找货

  • 华强商城公众号

    一站式电子元器件

    采购平台

  • 芯八哥公众号

    半导体行业观察第一站

泡泡网首席执行官李想 80后创业新锐

来源:<a href='http://bbs.hqew.com/viewthread.php?tid=165976' target='_blank'>haoyugang</a> 作者:华仔 浏览:1620

标签:

摘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在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电子大厦,我们对泡泡网首席执行官李想进行专访。   [李想]你好!欢迎你们!   李想:我没给自己设定目标。我做的是跳到一个事物之外来看一看"你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整个团队。个人简历:李想―― 职务:泡泡网(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出生:1981年 籍贯:河北 学历:高中 目前身价:两亿元 创业经历:1998年前,给《电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在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电子大厦,我们对泡泡网首席执行官李想进行专访。    
 
  [李想]你好!欢迎你们!
 
  李想:我没给自己设定目标。我做的是跳到一个事物之外来看一看"你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整个团队。

 

 个人简历:

 李想――

    职务:泡泡网(北京泡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出生:1981年

    籍贯:河北

    学历:高中

    目前身价:两亿元

    创业经历:1998年前,给《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报刊撰写稿件;

    1998年,做个人网站;

    1999年,高中毕业;

    2000年,注册泡泡网并开始运营;

    2001年下半年,从石家庄来到北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

    2005年,从IT产品向汽车业扩张,创建汽车之家网站;

    2006年5月,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

 
  背景:从记录来看,李想2000年注册泡泡网并开始运营,2001年进北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2002年网站收入50万,2003年200万,2004年上千万。到2006年,25岁的李想拥有两个亿的财富,这个过程他只用了6年。   
 
  [主持人]很多人都觉得你是个有神话色彩的人物。  
  
  [李想]我不太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因为别人认可我没用,别人不认可我也没有关系,总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会很累。所以我压根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  
  
  [主持人]那你是不是生活在自己的意识世界里做自己的事情呢? 
  
  [李想]也不是。我没那么极端,要么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要么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中间有非常好的生活方式。  
 
  [主持人]有人说你能够成功是因为有极强的个性、聪明的头脑、执着的坚持。是这样吗?  
  
  [李想]我没别人看的那么复杂,自己觉得挺简单的。第一,做的事是自己喜欢的,第二带着团队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当然这个有利是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很多人很努力地做事,其实这个事是对自己不利的,最后他会发现,这不仅对自己不利,对别人也不利。  
  
  [主持人]你所说的不利指的是什么?  
 
  [李想]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利,这是一个基本的做事原则。如果有一个人只愿意做对别人有利而对自己不利的事,我就要把他叫过来跟他讨论一番,那个人纯粹在说谎。很多人做慈善事业,对别人有利,但同样对自己有利,那样会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好。要是他做的慈善事业没有让他的内心变得更好,纯粹是为别人好……我想没有这样的事情,我们做事就是对别人好,对自己也好。   
  
  [主持人]很多成功人士在很小的时候就给自己设定了明确的目标,然后为之奋斗,你有没有给自己设定目标?  
 
  [主持人]很多成功人士在很小的时候就给自己设定了明确的目标,然后为之奋斗,你有没有给自己设定目标?  
  
  [李想]其实我根本没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我做的是跳到一个事物之外来看一看,做出决定自己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并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整个团队。你努力了,并得到了一个结果,回过头来看,这个结果是和努力相关联的,如果是成正比的,甚至超出几倍于自己的预期,那样我的团队自然就会往这样的结果上努力了。 

  [主持人]这是不是你的做事标准?  
 
  [李想]是我的本能,我会带领我的团队形成这样做事的习惯。新加入进来的人也会慢慢培养起来这样的习惯。习惯养成之后只是看大家大事、小事上是否都能坚持,我觉得这需要长时间的磨练,这样坚持了并做到了,最起码会给自己带来快乐。还有就是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习惯,上学的时候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工作了希望得到上司的表扬,而在我们的团队里,大家不需要表扬,自己的成果就是表扬。我们都知道,我做了A会有B的成果,做了C会有D的成果,根本不需要别人表扬,自己表扬自己就够了。要是自己做事还需要别人表扬那就太没意思了,要是连自我驱动的能力都没有,还需要别人去驱动,是个挺可悲的事情。我们传统的管理理论里提到领导要表扬自己的员工,这种激励方式是管理者的无能,因为没有别的办法了才会去想些赞美的词,用嘴巴表扬,那也是很可悲的事情。在外国好的企业都是靠结果驱动,靠自我驱动的。  
 
  [主持人]我了解到,为了团队能更好地发展,你也采取过写信等方式激励你的员工。  
 
  [李想]对。但我现在已经不用这个方式了。因为这些80年代出生的人根本不看你的信,写了也白写,索性就不写了。  
  
  李想:管理很简单,就是只要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的事业,那么事业就很容易从低处做到高处。 

  背景:李想不喜欢课堂,对课堂上的很多东西也不认可。他说自己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到的就要马上用起来。  
 
  [主持人]你的管理也是花很大心思的。你的管理才能是一种潜在的能力,还是花了很大功夫去研究了管理这门学问?  
 
  [李想]都有吧。当你发现原有的方式没有效果时就会去选择其他的方式,当你发现那些书越看越糟的时候自然就会放弃,而选择其他的书。这样你会发现管理是个很简单的事,只不过很多人被一些理论的书误导了,或者被以前的一些所谓经验弄得复杂了。管理真的很简单,就是只要大家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的事业,那么事业就很容易从这个点做到那个点(李想的手势从低处指向高处)。当然我们团队里的人都是非常有个性的,会有思想的起伏,我只要把大的方向把握好就行了。 

  [主持人]管理中,你的乐趣是什么?  
 
  [李想](略加思考)第一,从事这个行业,不管是IT还是汽车都是我喜欢的,现代生活中都离不开手机、离不开汽车,所以这个行业会一直存在,对这个行业的喜爱会伴随我一生不会改变。第二,你带着很多人一起工作,看着他们成长也有乐趣。两年前一个小孩刚毕业什么也不懂,两年后成为很多公司都来挖的人,他们也觉得自己变强了,这个时候他是非常快乐的。期间你骂过他,也和他争吵过,但抛弃这些点,通观这个大的过程你会发现整个团队都是在这样成长,这真的是非常快乐的。  
 
   [主持人]企业中人是核心因素,你在用人上有什么见解?  
 
  [李想]在我看来,我们的团队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草根,一类是精英。草根团队以我为代表。很多人大学刚毕业没有在跨国公司工作过,对他们管理的重点是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他的思维站得越高,越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他就越会被重视,他也就能发展得越快。无论大事、小事首先明确我们为什么干,不做无用功,不是为了做而做,要明确是客户喜欢看、还是用户喜欢看、他们的需要是什么?我们知道这些,就可以行动了。草根团队的最大优势是了解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而对于精英团队,他们大都有大公司工作的背景,或者有很好的受教育背景,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或者其他的日常管理。在他们来公司前,我会跟他们进行充分的沟通,通常会沟通三个月到六个月,几乎每周都会有沟通,在他认可我的公司之后,让他去和我的草根团队沟通,使他充分地了解我的团队,不是他想的那样没什么背景、水平很差、管理很散,这样的正规军和草根团队在一起,工作中就会少一些不融洽,当这些精英知道我们的团队管理在这个水平(李想手指指到一个点),经过他的管理可以到这里(李想手指到更高处)的时候,他会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取得的成果大家共同认可之后我们会体会其中的乐趣,以后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主持人]你在选人时坚持什么标准?
  
  [李想]我对被选人的技能要求不太高,但有三点是一定要考虑的。第一重要的是人品,嘴里"乱跑火车"的人一定不行。我在互联网做了这么多年,对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有足够的了解,他们拿我当"小孩",想蒙我不容易。第二思维模式要好,第三学习能力要强。 

  [主持人]你把这些人吸引进来之后,是给他们进行很多的培训,还是让他们直接面对市场,接受市场的考验? 

  [李想]我们的培训非常多,每周都会有,但不是为了学而学,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而学。比如一个网站编辑,他来的时候只懂一点点相关领域的知识,而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后就可以成为专家。把一个人从什么也不懂到培养成了解产品,了解这个领域,我们有一套可行的办法。  
 
  李想:我始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去做这件事。我会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这种选择是最合适的选择。  
 
  背景:李想的公司在2003年遇到过一次困境。公司的骨干员工不辞而别,连网站的日常维护都遇到困难。李想想尽办法也没有将他们请回来。李想在一次采访中说,"通过这个我看到了自己的缺点,我拼命地看书,去上一些培训的课,都是教怎样与人沟通和相处的,慢慢能力就锻炼出来了。"  
 
  [主持人]你怎样看自己现在的岗位?  
 
  [李想]我的岗位职责有两方面,一个是人的方面,让大家形成共同的思维凝聚力。期间不是我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事情让他们自己激励自己。第二个就是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但我不太涉足具体细节的管理,而要保证整个公司做事的大方向,以及和大方向相关的事情,让客户觉得我们在细节上不缺失,不管是在产品上还是做事上我们要形成完整的整体。  
 
  [主持人]一个企业的精神是该企业区别于别企业的重要方面。有很多公司都体现着老总的个性,你的公司是你个性的体现吗? 

  [李想]在5年前公司的风格更像我的风格,而现在我的公司体现了我们这个团体的精神。因为我个人性格上是有很多缺失的,这种缺失不能影响公司的发展。  
 
   [主持人]你性格的优点、缺点是什么?你有没有试着将自己的优点变强,并尽量弥补缺点? 

  [李想]我的优点是始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为什么去做这件事。我会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我认为,选择没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合适不合适。所以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就是最合适的选择。我的缺点有很多呀。有些我会去改,有些我不会去改。那些不会让自己不舒服而可以通过别人去弥补的我就不去改了。别人的优点可以弥补我的缺点,我为什么要去改呢。因为改缺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的时候改这个缺点还会带来新的缺点。而有些缺点让我很痛苦,我就会去改。 

  [主持人]比如说…… 

  [李想]比如说过去我做很多事情都亲历亲为,起初这是我的优点,后来企业发展了,我发现自己还那么做就很痛苦了,我就改了。  
 
  李想:我很保守,原因是我必须要想很多东西。我做很多事情会比同龄人谨慎得多,比他们多想5-10倍。  
 
  [主持人]你是个内向的人还是个外向的人? 

  [李想]从做人上我是个内向的人,从做事上我是个外向的人。  
 
  [主持人]很多报道说你是一个很狂的人,你觉得呢?  
 
  [李想]我觉得自己一点都不狂,为什么呢?这个狂是一个媒体"愣"给我加上的,我非常保守。  

  [主持人]你的保守体现在哪里?  
 
  [李想]我保守的原因是我必须要想很多东西。我做很多事情会比同龄人谨慎得多,比他们多想5-10倍。比如同样考虑北京是否永久实行汽车单双号限制出行的问题,有人直接和天气的状况相关联,连一点多想的能力都没有,也不会去想实行单双号限行之后会怎么样,北京的公交线是怎样的状况。 
  [主持人]你比同龄人想得更多,是不是你从小养成的思考习惯? 

  [李想]是。或者说是我的本能吧。其实思考得多了,也要承担一些"后果"。我和团队的争执经常也是发生在这方面。当你比他们想得多了以后,他们开始是有异议的,并且会有思想的冲突,当按照你的思路做了之后发现你是对的,那样会对你产生极大的信任。我就是在这样的冲突、信任中不断和团队进步的。  
 
  [主持人]有意见冲突的时候,你会以什么方式跟他们沟通,会不会发脾气或者骂他们? 

   [李想](笑)他们做得不好一定会挨骂,被挨骂不是说他哪件具体的事做得不好,而是他做事的态度出了问题,破坏了游戏规则。比如欺上瞒下,这样的事情一定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批评,一点面子也不会留。当然小事当众骂,大事搬到屋里骂。我觉得和团队沟通更多的时候会摆事实讲道理。比如一件事按照他原有的方式做,可以做到60分,但是按照我说的方法做,还是他自己去做,可以做到80分,你觉得他会拒绝80分吗?肯定不会。 尤其是这一代年轻人有很强的个性和超常的思维模式,你不用给他讲大道理,只要告诉他这样做有好处他一定会去尝试的。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了之后,他脑子里的遗留问题和过去的价值观都不复存在了。  

  [主持人]在这个团队里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是领袖,确实在很多地方比他人高明? 

  [李想]不会的。我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他们按照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做就是了。
  
   李想:企业发展不是取决于自己有多么好的想法,而是自己的判断力,至于公司怎么发展,重要是听,这样会做出最好判断。 

  背景:李想坚持一个观点:"在高速上保持预见性,把自己变成导演。"他在公司做出决策的时候也是保持预见性,并能兼顾前后左右做出判断。  
 
  [主持人]你觉得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取决你的想法还是大家观点的碰撞? 

  [李想]我觉得企业发展不是取决于自己有多么好的想法,而是自己的判断力,至于公司怎么发展,重要是听。不要自己闷头制定什么规划,要听--听团队的声音、听竞争对手的声音、听比自己位置更高的企业家的声音,这样你就很容易做出判断。因为你是站在360度的角度去听,会做出最好的判断。 

  [主持人]你比同龄人更聪明还是更勤奋?  
 
  [李想]我不聪明。正因为我不聪明,所以我才会用比我强得多的人,才会多听别人讲的东西。我也不勤奋,有的人很勤奋,事情还没想明白就去做了,这样只能让事情越来越差,而不是越来越好。我觉得这两点我都不具备。做事情能成功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判断力,是我这么多年积累过来的。  
 
  [主持人]很多报道说你开车又快又稳,是这样吗? 

  [李想]是。  
 
  [主持人]怎样才能保持快和稳? 

  [李想]最前提的条件是安全,慢不一定安全,快不一定不安全,太快了一定不安全,太慢了一定也不安全,当你开车的时候要做出判断,前面有几个大货车,货车之间的距离有多少,有没有轿车过来,要不停地观看路况,保持在安全的情况下做出判断,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个本能。我也坐过别人的车,要么被大车别一下,要么超车速度掌握不好,紧急刹车。我开车至今没遇到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你选车有什么标准?  
 
  [李想]我喜欢平衡感强的车。我不会喜欢特别长的SUV,不会喜欢底盘特别低的跑车,也不会喜欢装了两个涡轮动力非常大的车。我喜欢动力和车的悬挂、速度很吻合的,这样我就能和车去交流,不在车之上,也不在车之下。 

  李想:家庭给了我有益的养料,那就是让我自己去判断和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背景:李想放弃了1999年高考,当别的考生都在考场答卷的时候,他正蹬着自行车去领取某杂志赠送的IBM网页制作软件。据李想的一些同学说,要是当年他参加考试应该能考上本科。  
 
  [主持人]说到你的判断力就不能不提当初你放弃高考的事。毕竟在中国,高考是很多人命运的转机。你毅然放弃高考,是经过了复杂的思想斗争吗? 

  [李想]没那么复杂,当时做出判断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不参加高考去创业,每年会有10-20万的收入,要是参加高考,四年以后每个月会有几千块钱的收入,任何一个人在我那样的条件下会很容易做出选择。  
 
   [主持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电脑?  
 
  [李想]初一。当时家里没钱,买不起电脑。但学校有电脑课。我由此开始接触电脑。  
 
  [主持人]绝大部分中国的孩子都会走过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路,而你的成长道路是和这个不一致的。 

  [李想] (笑)。是完全不一致的。  
 
  [主持人]你如果去上大学了是不是就没有这个路了?  
 
  [李想]不一定。我的很多初、高中同学做得很好,有的比我好。  
 
  [主持人]家庭给你的成长养料是什么?  
 
  [李想]让我自己去判断和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主持人]当时家长没有逼着你去做你不喜欢的事,是他们确实很开明还是你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很放心?  
 
  [李想]他们很开明,另外我坚持做的事情都能做得很好。 90%的中国孩子都不喜欢上补习课,但是他们都去上了,成了为上而上,所以上补习课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是被迫的。可能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大部分都没有上过大学,那么能上大学就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也认为上个大学、上个好大学是孩子应该干的事,其实是孩子在帮家长圆梦。这很不可思议。而我几乎没走被家长强迫的路,而当我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我会学得很快。比如我当初学做网站,用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而在此前我还不会上网,我从会上网的第一天起就想到学做网站,到一周之后我的代码学会,网站也能做出来了。这个速度我自己都没想到,我以为得用半年的时间。我当时也没专门买书,只是把自己原有的杂志铺到床上,研究透了就学会了。  
 
  [主持人]你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有没有和父母发生过冲突?  
 
  [李想]一开始的时候竟是冲突,我说往这边走,他们说往那边走。有的时候根本就是冷战。但最后我做得越来越好,他们对我没有反对了,而是倾听和支持。  
 
  [主持人]你起初从事网络这个行业是爱好,还是享受到了网络带给你的财富乐趣? 

  [李想]最开始是爱好。后来意外发现网络还能赚钱,既然又能满足爱好,又能赚钱为什么不去做呢?  
 
  李想:我可以从优秀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但要求自己挣到多少财富或者要变成谁那样只会让自己更假、更虚伪、更累。  
 
  背景:2006年5月,李想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而其它几位平均年龄超过了40岁。李想是进入这个榜单的第一个80后。  
 
  [主持人]最近《福布斯》评出亚洲15大年轻富豪,中国有9人上榜,其中有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和网易的丁磊,你会拿自己和他们比吗,或者把谁作为学习的榜样? 

  [李想]没有。很多事情是顺其自然的,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想变成巴菲特,但只有一个巴菲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轨迹,他们所处的条件和环境不具备可复制性,我可以从这些优秀的人身上学到很多优秀的东西,但要求自己挣到多少钱或者要变成谁只会让自己更假、更虚伪、更累。  
 
  [主持人]你对财富怎么看?  
 
  [李想]说实话,我不关注自己的财富,因为关注不关注都不会改变结果,不改变结果的事情我就不做了。 

  [主持人]你一天有多少时间在网上工作? 

  [李想]4-5个小时吧。  
 
  [主持人]那业余时间干什么?  
 
  [李想]看大量的报纸和杂志。  
 
  [主持人]有什么喜欢的户外活动吗?  
 
  [李想]不喜欢户外活动,没事了我宁愿在家。  
 
  [主持人]你的父母是不是也希望你能轻松一些?  
 
  [李想]说实在话,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但我发现自己确实闲不下来,我一天不上网,不看这些杂志就不舒服,觉得就和这个世界脱节了。  
 
  [主持人]是你要求自己不能懈怠吗?  
 
  [李想]不是要求的,我也试过不去上网,不去看杂志,不去了解公司的状况,可是那样我特别痛苦。 

  [主持人]你在生活上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李想]没有。和几年前没创业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主持人]是你的心态很平和,把精力放到工作上了?  
 
  [李想] (笑)我没那么高尚,我觉得动不动就出入高档酒店、吃西餐没必要,一顿饭吃上两个小时是个浪费。我觉得宫爆鸡丁、鱼香肉丝挺好的。你真让我吃鱼翅、燕窝我还真觉得不好吃,吃了以后还上火、难受,这种浪费没意义呀。  
 
  李想:我觉得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先上学再工作吧。因为他们离创业的要求差得太多了。  
 
  [主持人]有很多人看了你的报道,都通过走李想的路实现理想。你对这些年轻人有什么建议和忠告?  
 
  [李想]我觉得对大部分人而言还是先上学再工作吧。因为他们离创业的要求差得太多了。广州一个小孩每天给我写邮件,说想做网站,但他做不到每篇文章都自己写,只能抄别人的,结果网站没人看关掉了。后来继续学业,等该交毕业论文了,他却不会写,把我博客里的一篇文章抄去了。我说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创业呢?只是在害更多的人。很多人不用去创业,也没能力去创业,而那些有能力的人不用你说也会去创业,所以跟你左右不左右他没关系。  

  [主持人]创业素质是什么?  
 
  [李想]给你举我的例子吧。当时我做个人网站的时候,别人大都是早上睡醒了以后更新,而我因为要上学,必须凌晨5点起床更新,这是99%的人做不到的;他们网站上的内容总是抄来抄去的,只有我一个人是自己写的,这也是99%的人做不到的。这么多系数乘在一起能创业的人就很少了。他们做网站有东西做就做,没东西做就不做,而我要求自己必须做。当你必须做的时候就一定有东西做。赚钱方面也一样,他们赚到钱都花掉了,而我没有,都存起来了,成了我办公司的钱。  
 
  [主持人]本次访谈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李想,让我们分享了你的创富故事。感谢网友点击浏览。 
  [李想]谢谢你们! 

型号 厂商 价格
EPCOS 爱普科斯 /
STM32F103RCT6 ST ¥461.23
STM32F103C8T6 ST ¥84
STM32F103VET6 ST ¥426.57
STM32F103RET6 ST ¥780.82
STM8S003F3P6 ST ¥10.62
STM32F103VCT6 ST ¥275.84
STM32F103CBT6 ST ¥130.66
STM32F030C8T6 ST ¥18.11
N76E003AT20 NUVOTON ¥9.67